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淡水河系的主流上游是大漢溪,它發源自標高3,529公尺的品田山,位於新竹縣和台中縣的交界處。而下游則是由新店溪、基隆河和淡水河匯流形成的台北盆地。通過關渡隘口後,河床突然開闊直至河口。目前淡水河流域的防洪設施包括堤防、護岸和抽水站,有關臺北地區防洪計畫內容,分別依民國62年12月「臺北地區防洪計畫建議方案草案」、民國74年9月「臺北地區防洪初期實施計畫執行報告」、民國77年6月「臺北地區防洪第二期實施計畫執行報告」、民國88年10月「臺北地區防洪第三期實施計畫執行報告」及民國108年「臺北地區(社子島地區及五股地區)防洪計畫修正報告(第1次修正)」說明如后:

  • 初期實施計畫:本計畫為闢建二重疏洪道,由省方負責辦理,本市配合負擔三分之一施工經費,計26億6,066萬餘元,已於73年6月底完成。
  • 第二期實施計畫:本市轄執行方案包括渡頭、大龍峒、大稻埕等三項堤防加高改建工程全長共6,743公尺,共使用經費10億6,393萬餘元,已於76年11月完工。
  • 第三期實施計畫:第三期計畫本市轄執行方案包括關渡、洲美、雙溪、士林、社子、圓山、撫遠、雙園、景美、景美溪右岸等10項堤防加高或新建工程,中央核定之實施時程為78年至83年,本府已於75年度起陸續推動實施,除關渡、洲美堤防新建工程外,其餘8項工程皆已完成,決算金額合計29億6,960萬2,037元。 

基隆河發源於菁桐山,流域面横達501平方公里,全長86公里,其中屬臺北市轄河段約30公里,內湖至關渡段河道蜿蜒,其中中山橋下游士林段於53年辦理截彎取直,內湖段於70年起進行截彎取直規劃,行政院於79年核定修正內湖提線興建堤防,使基隆河兩岸達200年頻率保護標準。臺北地區防洪計畫當初有關基隆河整治河段僅達南湖大橋,上游因開發程度較低未列入計畫,民國76 年琳恩颱風來襲,造成基隆河兩岸一千多公頃土地淹沒,財產損失嚴重,於是由民國80 年起實施「基隆河截彎取直整治計畫」,民國87 年辦理「基隆河治理工程初期實施計畫」,民國91 年推動「基隆河整體治理計畫」。

新店溪係淡水河水系支流之一,本市為為新店溪與淡水河匯流口至秀朗橋止,長度約9.4公里,景美溪自新店溪匯流口至草地尾市界處,新店溪匯流口至一壽橋(斷面12-4)臺北市政府管轄為右岸河段計5.9公里。一壽橋(斷面12-4)至草地尾市界處(斷面29)臺北市政府管轄為左、右兩岸,合計11.6公里,長度為17.5公里。民國82年經濟部依據台北市政府完成「景美溪河川整治檢討規劃研究規劃報告」核定並公告整治計與水道治理計畫線,治理工程以築堤與堤防加高為主,並配合河道疏浚增加排洪能力,以達到重現期距200年之保護標準(河口設計流量2100cms)。

1899年,因淡水河洪患,興建大稻埕堤防。當時在河溝頭街(今鐵道部園區附近,忠孝西路2段至鄭州路間)用石塊堆疊,築成818公尺長的堤防,於1901年完工。這可視為臺灣現今最早的河堤前身。自日據時代至民國34年光復前,先後在淡水河右岸建造大稻埕堤防、新店溪右岸川端、新店及馬場堤防、基隆河圓山堤防等土堤。自民國47年起逐步進行淡水河重要河段的堤防加高和新建堤防等工程。

淡水河防洪治水劃

民國51年

歐珀颱風、愛美颱風侵襲北部,造成嚴重災情。為整治淡水河防洪問題,行政院成立臺北地區河川防洪計劃審核小組,決定分治標措施和治本研究兩部分來解決淡水河防洪問題。後來,治標計劃因治本計畫未定案,但為緊急處理洪水災害善後而進行了雙園、景美及水源堤防等應急工程

民國51年治水計劃圖

 民國52年

颱風葛樂禮在關島西北方海面上生成,造成台灣中北部嚴重的水患。淡水河及各支流流量暴漲,但新店溪水位與民國51年愛美水位相若,證明治標工程將河床內障礙物微底清除,使通水斷面增加,已發揮降低水位效果。台灣省水利局於52年成立淡水河防洪治本計劃工作處,提出淡水河防洪治本計劃書,共建議了5個方案。最後選擇丙案,並選出10項擬定第1期實施方案,並於53年行政院核定丙案第1期工程

民國52年治水計劃圖

基隆河自基隆汐止流入臺北市,經南港、內湖、大直、圓山進入士林。在圓山段因受圓山和劍潭山地形限制,河道狹窄,形成瓶頸地帶,每遇颱洪,泛濫成災。民國53年,台灣省水利局曾將該基隆河自圓山中山穚至社子福安里間的河道截彎取直,改道經關渡入海。

基隆河治水計劃圖

民國56年

鑒於淡水河防洪治本計劃第1期工程疏淤部分發生回淤,難以保持預期效果。經濟部與國際經濟合作發展委員會聯合建議,將治本計劃第2、3期工程緩辦,由省府加強管制淡水河左岸的洪水平原,並重新研議治本計劃各節,使治本計劃的審議面臨重大轉折點。淡水河關渡段局部水工模型試驗報告顯示,關渡導流方案會造成隘口淤積,其餘淡水河段與塭子圳出口段則為沖刷。

民國58年

成立臺北地區防洪計劃工作小組,行政院指示檢討原治本計劃各方案(並比較其優缺),蒐集分析近年新增資料,研究各方提供的新意見,與美國陸軍工程師團取得聯繫約請派員來臺研討,對於原計劃是否應修正擬具具體意見。並於民國59年5月提出臺北地區防洪計劃檢討報告。本府於59年3月奉行政院令,在防洪治本計劃尚未定案以前,由臺北市擬具可行性治標方案,先行辦理,期能在颱風季節前完成。在新生北路以東、民族路及民權東路以南、撫遠街以西等低洼地區內增加了防洪功能,並在基隆河左岸臨時擋水牆8501公尺。同時增建了4座抽水站,預計防洪功能不會超出芙勞西颱風時的中山橋水位加50公分。

民國62年4月,經濟部專案工作小組完成了行政院指示的各項工作,提出了臺北地區防洪計畫建議方案(草案)。該方案以200年頻率的洪水量為基準,其中關渡為25000CMS,臺北橋為23500CMS。具體方案包括:

  1. 基隆河堤防:
    • 關渡至福安里段右岸興建堤防
    • 福安里至中山橋段兩岸堤防加高
    • 中山橋至玉成段左岸興建堤防,右岸大直興建堤防
    • 雙溪改於洲尾入基隆河,左岸堤防加高,右岸興建堤防
  2. 淡水河堤防:
    • 關渡至江子翠段左岸興建堤防,右岸原堤防加高
    • 關渡上下游實施治導工程
  3. 新店溪堤防:
    • 萬華至新店段興建加高堤防
    • 景美溪興建堤防

台北地區防洪計畫,自民國49年起開始規劃,自70年開始施工至86年完成,分為初期、二期、三期治理計畫 ,總投資金額1,158億元。 主要措施為整治河口、拓寬關渡、開闢二重疏洪道、河川兩岸興建堤防並輔以市區下水道,改善橋梁等根本措施,總計興建堤防60公里,水門39座。 防護程度以堤防頂高於200年頻率洪水位, 並以500年頻率洪水不溢頂為準。

  1. 初初期實施計畫(69至73年):10年頻率保護程度,完成二重疏洪道(長約8 km)、 5座抽水站及排水幹線15,500m,經費約99億元。 
  2. 第二期實施計畫(74至76年):將初期計畫及台北市之堤防加高至200年頻率保護程度,擴增鴨母港及蘆洲抽水站 ,擴增鴨母港及蘆洲抽水站,經費約45億元。 
  3. 第三期實施計畫(79至88年):新建堤防30.8km,改建2.2km,水門15座,洪 水預報系統更新,排水幹線23.5km,抽水站 14座,橋梁改建1座、新建2 座,拆遷安置計畫等拆遷安置計畫等,經費1014億元。
工程名稱工程項目工程數量工程費(千元)
防洪工程
 
 
 
 
三重堤防
4,257公尺
140,000
蘆洲堤防
4,558公尺
238,350
疏洪道堤防
左5,467公尺
1,245,000 
 
右7,730公尺
疏洪道入口工程
乙座
160,000
排水工程
 
排水幹線
 
493,430
抽水站
 
250,570
疏洪道橋樑工程
  
1,450,000
用地、補償及其它費用
 
454公煩
5,922,089
總計
  
9,899,439
工程名稱工程項目工程數量工程費(千元)
防洪工程
 
 
 
 
三重堤防
4,257公尺(加高4.0公尺)
371,000
蘆洲堤防
4,558公尺(加高4.0公尺)
435,000
疏洪道堤防
左5,467公尺(加高2.2公尺)
143,000
 
右7,730公尺(加高2.2公尺)
362,000
右2,368公尺(加高4.0公尺)
排水工程
 
五股排水計畫
 
1,855,000
抽水站擴建
2座(蘆洲、鴨母港)
146,000
疏洪道橋樑工程
台一線疏洪道高架橋工程(即重新大橋)
 
1,070,000
配合工程
中興橋改建
 
1,972,400
總計
  
6354,400
工程名稱工程項目工程數量工程費(千元)
防洪工程
 
 
 
 
大漢溪堤防
26,850公尺
59,858,,000
疏洪道堤防
7,370公尺
水門
18座
排水工程
排水幹線
23,303公尺
11,700,000
抽水站
14座
橋樑工程 
浮洲橋改建
 
3,310,000
 
 
103線橋新建
 
108線橋新建 
 
拆遷安置計畫
  
2,049,480
大坑溪堤防缺口保護工程
  
46,000
大漢溪沿岸舊垃圾遷置造林計畫
  
5,259,200
貸款利息
  
17,380,000
總計
  
99,602,680

 三期整治工程圖

民國64年

臺灣省政府提出優先推動開闢二重疏洪道,寬度450公尺並於兩旁築堤,三重一帶建低堤連接疏洪道右岸及臺北橋堤頂(淡水河左岸)標高爲5.5公尺並加強堤基等工作。行政院隨後在民國65年7月14日指示經濟部水資會約集臺灣省水利局及公共工程局,擬具臺北地區防洪計畫先期實施方案。經費估計約45億1000萬元(民國65年物價基準)。然而由於經費不足和未受益民眾的強烈反對,該計畫最終未能得以實施。

民國66年

薇拉颱風侵襲臺灣,導致士林、北投地區次要河川山洪氾濫,造成嚴重的災害損失。同年9月,又因強烈暴雨,市區及郊區再次發生水患。為全面改善排水防洪設施,保障市民安全並改善生活環境,臺北市政府制定了臺北市防洪整治工程計畫,預計在3年內完成實施。

民國67年

為加速完成排水防洪系統,臺北市政府提出了臺北市排水防洪整治計畫。計畫涵蓋原市區、士林北投區、南港內湖區、景美木柵等區的排水防洪設施,包括興建大直堤防、增設圓山及中山一號抽水站,興建雙溪右岸堤防及出口閘門,以及整治蘭雅溪、磺溪、貴子坑溪和水磨坑溪,興建木柵無名溪堤防。該計畫所需經費達41億元,已向中央提出專案報請補助。

民國67年8月,臺北地區防洪優先實施工程計畫獲得核定。然而,考慮到經濟部應督導省、市政府依民國62年所提臺北地區防洪計畫建議方案(草案)沿淡水河岸建堤、開闢二重疏洪道的可行性,行政院在同年9月以臺67經8058號函分行省政府遵辦。該計畫的施工計劃也迅速由省政府提出。

行政院在民國74年3月15日台74經4660號函中提出院會第1924次會議決定,將臺北地區防洪後續計畫納入行政院14項重點計畫之一。

第二期工程主要考量初期工程保護程度過低,因此加高了初期工程的堤防高度,以達到200年重現期距保護標準(包括三重、蘆洲與疏洪道堤防)。此外,該計畫還包括抽水站擴增和五股工業區排水等工程。具體工程內容包括:

  1. 渡頭堤防加高改建工程:全長1,700公尺,將全部改築為RC擋水牆,平均加高約4.3公尺。
  2. 大龍峒堤防加高改建工程:全長1,600公尺,將全部改築為RC擋水牆,平均加高約3.5公尺。
  3. 大稻埕堤防加高改建工程:全長3,443公尺,將重行改建,平均加高約3.2公尺。
  4. 為求全線堤防之劃一,沿線所經貴陽、忠孝、六館、廸化等四處抽水站已納入堤防工程之設計中,以作整體考量俾局部配合修建。此外,為堤內、外交通及洪泛期間堤外緊急搶救疏散需要,在重陽橋下、民生西路口及鄭州路口(原六號水門)配置了疏散門共三處。

民國78年-88年

依據行政院臺78經字第24986號函核定實施臺北地區防洪第3期實施計畫。該計畫包括防洪工程、排水工程、橋梁工程及拆遷安置計畫等。堤頂標高依照臺北地區防洪計畫建議方案核定水位加出水高。具體工程內容包括新建堤防約27公里、新建排水幹線約36公里、新建抽水站12座、浮洲橋改建1座以及用地取得和建物拆除。該計畫的保護範圍包括新莊、五股、三重、蘆洲、泰山等鄉鎮市,最終所有工程在民國88年完成。另外,關渡堤防與洲美堤防尚未完成,臺北市政府將把它們納入社子島相關計畫中進行執行。工程執行情況如下:

  1. 關渡堤防新建工程。全長4730公尺,原為防潮堤保護,將全部改築為土堤,堤頂標高平均為9.65公尺,築堤後可保護堤內約800公頃之土地。
  2. 洲美堤防新建工程:全長3,820公尺,原為防潮堤保護,將全部改築為土堤,堤頂標高為9.65公尺,可保護堤內約300公頃之土地。新建土堤長734公尺。目前已配合洲美快速道路新建工程,部分堤防共構部分已編列於88至90年度進行施工,約900公尺。
  3. 雙溪堤防加高工程:加高土堤長4914公尺,平均加高1.6公尺,4.28億元。
  4. 士林堤防加高工程:加高土堤長2,250公尺,平均加高2.0公尺,新建防洪牆長1060公尺。已於78年完成,5.34億元。
  5. 社子堤防加高工程:加高土堤長2,550公尺,平均加高3.6公尺。已於78年8月完成,1.55億元 。
  6. 圓山堤防加高工程:加高土堤長1,161公尺,平均加高2.4公尺。已於77年6月完成,0.33億元 。
  7. 撫遠擋水牆加高改建工程:加高防洪牆長1,700公尺,平均加高2.6公尺。已於78年1月完成,8.37億元 。
  8. 雙園堤防加高工程:加高改建防洪牆長3,264公尺,將全部改建為RC擋水牆,平均加高2.3公尺。已於84年5月完成,4.96億元 。
  9. 景美堤防加高工程:加高改建防洪牆長1,742公尺,平均加高1.0公尺。配合水快道路施工,已於79年6月完成,4.21億元 。
  10. 景美溪右岸堤防新建工程:新建防洪牆長1,243公尺,平均堤頂標高為15.12公尺。已於77年11月完成,1.51億元 。

第三期實施計畫圖

執行順序表

民國78年

5月18日,市府提報行政院核定內湖新堤線,並提交堤線座標和平面位置圖。7月26日,行政院函復市府所報計畫及內湖新堤線:應依民國78年1月28日函示,完成水理試驗及研究,並修訂計畫後再行報核。 為積極推動基隆河截彎取直及河道整治計畫,市府於民國78年5月30日再次委託美商塞蒙斯李顧問工程公司,依經建會計畫專案小組的建議,進行基隆河大彎段420公尺堤距水文水理分析,繪製初步設計圖,規劃整體基隆河治理方案。治理內容包括基隆河中山橋至成美橋段河道整治方案、420公尺堤距與水文水理分析規劃、中山橋改建規劃、內湖新堤線訂定、基隆河上游分洪計畫研究、內湖堤線段之配合措施研究、基隆河河川系統分析。經建會計畫專案小組建議,在河道整治後應盡量擴寬左右岸堤距;原計畫350公尺寬度應加至420公尺,以減少洪水通過時的不利影響。 

民國79年

4月1日,塞蒙斯李顧問工程公司依市府委託,提出基隆河中山橋至成美橋段河道整治420公尺堤距水文水理分析規劃。新堤線布置方面,由成美橋至麥帥一號橋約0.85公里,堤距與南岸玉成堤防平行,長約160公尺;由麥帥一號橋至民權大橋約1.3公里,堤距為420公尺,與撫遠街擋水牆下游平行;由民權大橋右岸至內湖路,基隆河右岸第26號斷面,堤距為420公尺至600公尺,經經建會研議後,行政院於79年9月14日核定基隆河整治計畫,規劃整治範圍至南湖大橋為止,並依土地低密度使用原則核准實施。

民國80年-85年

基隆河整治工程分為2期執行;第1期河川工程於民國80年11月開工,民國83年6月完成防洪體系及新舊河道轉換;第2期工程為新生地開發部分,於民國82年11月開工,至民國85年底完工,第1期河川整治及橋樑工程等配合措施由養工處特殊預算經411億通過,第2期堤內開發由地政處編列基金1142億。 民國80年成立基隆河整治工程施工處,於86年解散,負責綜理基隆河整治相關工作,施工處主任由養工處副處長兼任,分為7工務所和供應組。工務所分別負責不同段落的工程,供應組則負責物資採購檢驗。另有抽水站工務所和屯土工務所。 民國80年,陸海空軍總部制定了基隆河截彎取直工程施工兵力機具調派整備計畫,施作了新河槽開挖、低水護岸構築、土堤構築、河川地整地等工作,參與施工的部隊包括陸軍1個工兵連、1個重裝備連、1個保養排,海軍1個陸戰工兵連。挖土機、傾卸貨車共計69組:

  1. 開闢新河槽4處。
  2. 中山橋至成美橋段,河段長13.3公里,左岸有玉成堤防、撫遠擋水牆、中山高速公路路堤、松山堤防,右岸僅建有大直堤防,本計畫將大直堤防上游至松山堤防上游,長4.2公里的彎曲河道截彎取直為1.9公里(簡稱金泰段),民權大橋下游至麥帥橋,長4.4公里,截彎取直為1.8公里(簡稱舊宗段),內湖堤線向河道內移維持350~600公尺(平均420公尺)寬的堤距。內湖新堤坊與舊堤線之間土地約175公頃配合67公頃之舊河道回填。
  3. 成美橋至南湖大橋段,堤線於71.3.3報奉經濟部核定,本府78.8.25公告為行水區。
  4. 改建中山橋、麥帥橋由170延伸380公尺。
  5. 新建抽水站10處。
  6. 新建環東天母快速道路。
  7. 兩岸224公頃之河川地以平面利用之方式,辦理綠化及佈設相關設施以提供市民休憩活動。
  8. 堤內部分舊河道回填土方,以利用公共工程棄土為原則,兼具解決本市部分工程棄土問題,回填後辦理地質改良、整地及排水、污水及管線系統等工程。

基隆河整治工程範圍圖

年份
事件名稱
災情說明

1963

葛樂禮颱風淡水河流域多處氾濫成災,三重、蘆洲地區成為水鄉澤國,大漢溪流域之浮洲里婦聯一、二村淹水達一層樓高。
1987琳恩颱風基隆河流中下游地區淹水,其中兩岸1,000多頃土地受洪水淹沒,尤以松山、南港、內湖、汐止一帶最為嚴重,財產損失高達12億元以上。基隆河流域帶來1483公釐降雨,造成洪水漫溢,總淹水面積約3331.7公頃,大直橋水位約5.4公尺,五堵站最高水位17.1公尺,松山站最高水位8.26公尺。因此後續決定將基隆河防護標準提高至200年重現期距洪峰流量,並在民國77年重新辦理基隆河治理規劃檢討報告,基隆河南湖大橋(K043)以上河段改以此標準進行整治。
1996賀伯颱風賀伯颱風為北台灣帶來豪雨,造成新北市土城、板橋、新莊、三重等地多處淹水。
1997溫妮颱風臺北市氣象站的連續24小時最大降雨量約205毫米,造成淹水地點有內湖區大湖公園、文山區老泉里及士林區社子地區一帶,平均積水深度約70公分。
1998瑞伯颱風
芭比絲颱風
10月中旬及下旬分別有瑞伯及芭比絲颱風先後侵襲臺灣,造成大臺北地區豪雨成災,主要積水地區以中山區明水路附近、大同區迪化污水站附近及內湖區高速公路與康寧路交會口一帶,積水深度約30至100公分。由於2次颱風僅相隔數日,造成汐止、五堵等地區連續淹水,其中瑞伯颱風較為嚴重,統計14日~16日3日流域平均降雨量達614mm。為改善此種情況,經濟部水利署完成基隆河治理基本計畫,並展開一系列之治理措施。瑞伯颱風景美溪萬芳抽水站最高水位18.51公尺,基隆河南湖大橋最高水位8.07公尺,新店溪中正橋最高水位6.52公尺,淡水河臺北橋水位3.86公尺;芭比絲颱風景美溪萬芳抽水站最高水位18.55公尺,基隆河南湖大橋最高水位7.67公尺,新店溪中正橋最高水位3.91公尺,淡水河臺北橋水位1.59公尺。
2000象神颱風象神颱風的降雨主要集中在基隆河上游山區,造成基隆河水位高漲,導致部分地區雨水下水道系統排放困難,更有部分地區因溪水匯入主河道困難,形成回水高漲致使溢堤發生,此情形以南港、內湖、文山等地區最為嚴重,平均淹水深度約達150公分。洪水淹沒區域約465公頃,淹沒範圍包括臺北市之內湖、南港等區,新北市之瑞芳、汐止等區及基隆市之暖暖、七堵區。解決基隆河沿岸淹水問題刻不容緩,加速員山子分洪工程推動。 
2001納莉颱風納莉颱風在臺灣降下豐沛雨量,造成北台灣嚴重水患。台北萬華區西門町一帶、中正區臺北火車站至博愛特區一帶,淹水深度約為60公分。中山區大直抽水站附近地淹水深度達200公分以上。再者適逢淡水河大潮,導致基隆河、景美溪之龐大水量匯入淡水河系困難,大量洪水溢堤並快速流竄市區,導致內湖、南港、信義、松山等,淹水深度達100公分以上,經統計16日~18日基隆河流域平均3日暴雨量約972mm(大於基隆河200年發生一次頻率之降雨量),也加速了基隆河整體治理計畫推動。
2004艾利颱風艾利颱風於淡水河流域降下豐沛雨量,造成同安抽水站捷運工程施工範圍排水箱涵處,發生大量外水倒灌之狀況,造成三重市區同安路、中正南路、重新路、正義南路、環河路、三和路一帶嚴重淹水。
2004海馬颱風
2004年9月10、11日,大範圍熱帶低壓伴隨旺盛西南氣流籠罩全臺灣,臺北市在10日受到強烈西南氣流影響,於當日晚上9時起豪雨不斷,入夜後基隆河水位持續暴漲,滂沱大雨狂洩,瞬間雨量造成臺北市中山、信義、內湖及南港區部分地區嚴重淹水。新北市汐止區忠三街淹水約120公分深;汐止市橫科里淹水深達一層樓高。五堵抽水站附近淹水深達200公分。瑞芳區三爪子坑路積水深達一層樓高,瑞芳鎮八分寮溪有2名民眾失蹤。
20070604豪雨臺北市於2007年6月5日受滯留鋒面影響,在士林北投地區降下豪雨造成積水。主要積水地點在:北投區中央南路2段91至93號最深為1公尺、大業路65 巷、公館路130巷、文林北路23巷、洲美快速道路大業路口等,平均積水約50公分。而在社子島部分,則是在延平北路7、8、9 段等於尖峰降雨時,造成平均積水約60公分。
20120610豪雨豪雨事件造成台北市文山、信義區積淹水狀況。新北市鶯歌區大湖路361巷、石碇區106乙線下橫坪6號旁、土城區中央路3段6號(停車場前)與中華路大水溝、板橋區浮州橋與大觀路交接口、僑中一街、土城區金城路二段46巷18號之3(工廠廠區淹水,水深80公分)、鶯歌區西湖街243巷(水深約200公分)、樹林區大學城內(南園里,水深80公分)等16區部分地區呈現積水與淹水等狀況。
2013潭美颱風臺北市有10區31處發生淹水災情,最大淹水深100公分在士林區至善國中,其他區的淹水深度約10至60公分。
20140519豪雨豪雨期間,臺北市有10區54處發生淹水災情,淹水深度約10至60公分。
2015

蘇迪勒颱風


蘇迪勒颱風,造成臺北市大安區、北投區、文山區、中山區以及新北市土城區,局部積淹。大安區積淹於低窪處,淹水深度小於0.3公尺;北投區積、淹水位於洲美街5巷至55巷,淹水深度約0.5公尺;文山區淹水地區共有二處,分別為溪州街和景興路,中山區積水地區於明水路一帶。新北市土城區土城抽水站及環河西路周邊,淹水深度約1.0公尺。烏來區短延時強降雨造成南勢溪溪水高漲,洪水漫過烏來老街之覽勝大橋,橋上護欄因而遭受破壞,積淹水面積約1公頃,淹水深度約1.0公尺。
2017

0601豪雨


豪雨期間,造成臺北市、新北市、基隆市等地區多處淹水災情
20190517-0520豪雨0520豪雨襲擊北臺灣,新北市八里區龍米路二段傳出淹水災情,八里渡船頭附近道路都是黃泥沙水,淹水深度約1公尺。新北市淡水區淡金公路與中正東一路交叉口,多處路段傳出淹水情形。
20190702豪雨在臺北市共造成232筆淹水災點,分別分布在:大安區(113筆)、中山區(39筆)、中正區(26筆)、松山區(17筆)、信義區(17筆)、大同區(7筆)、文山區(4筆)、萬華區(4筆)、北投區(3筆)及士林區(2筆)。
2020哈格比颱風哈格比颱風在新北市造成23筆淹水災點
20210604及0606豪雨北市道路積淹水較嚴重路段包含:信義區車行地下道、忠孝東路及松仁路口、文山區興隆路三段、大安區延吉街241巷。

資料來源:國家災害科技中心,全球災害事件簿,經濟部水利署水利規劃試驗所臺北防洪計畫效益與精進措施檢討計畫整理。

98年4月8日經濟部以經授水字第09820203070號公告河川區分為中央管河川、跨省市河川及縣(市)管河川,其中中央管河川24水系。跨省市河川2水系,分別為淡水河及磺溪,有關河川管理事項,流經臺北市轄河段,其治理及管理由臺北市政府辦理;流經臺灣省轄部分,治理部分由經濟部水利署辦理,管理部分,仍依行政院89年8月16日台89經24417號函示委託流經之縣(市)政府管理。

奉經濟部101年12月17日經授水字第10120212430號函同意核定淡水河(自關渡大橋至新店溪匯流口右岸)河川區域,並於102年2月21日府工水字第10260285301號公告。

奉經濟部102年7月17日經授水字第10220207060號函同意核定淡水河水系新店溪支流景美溪(自新店溪匯流口至草地尾市界處止)河川區域,並於民國102年9月3日府工水字第10260849101號公告。

經濟部民國103年2月12日經授水字第10320200930號函同意核定淡水河水系支流新店溪(自淡水河匯流口至景美溪匯流口止)河川區域,並於民國4月11日府工水字第10360301501號公告。

奉經濟部民國103年4月14日經授水字第10320202830號函同意核定大坑溪(含四分溪)(大坑溪自基隆河匯流口至便橋十暨四分溪自大坑溪匯流口至雄獅橋上游300公尺處)之排水設施範圍,並於民國103年6月19日府工水字第10362101101號公告。

經濟部民國103年4月14日經授水字第10320202830號函同意核定內溝溪(內溝溪與基隆河匯流處至忠三街橋上游80公尺處)之排水設施範圍,並於民國102年12月31日府工水字第10265897401號公告。

103年9月30日府工水字第10362621201號公告基隆河(臺北市轄管段)(左岸自淡水河匯流口至大坑溪匯流口,右岸自磺港溪匯流口自內溝溪匯流口)河川區域。(依據經濟部103年8月15日經授水字第10320206440號函)

奉經濟部民國100年12月19日經授水字第10020215051號函同意核定淡水河水系新店溪支流景美溪之支流指南溪(自景美溪匯流處至水鋼琴社區旁保護區及住宅區交界處)河川區域,並於民國101年3月6日府工水字第10160291401號公告。

民國101年2月17日府工水字第10160288301號公告磺溪(磺溪橋至建德橋,含全惇敘高中下游右岸局部變更)河川區域(依據經濟部100年8月22日經授水字第10020209470號函)。


臺北地區防洪計畫始於民國59年,由中央水利主管機關經濟部統籌制定,由前臺灣省及本市共同執行分3期3階段辦理;初期及第2期業於76年間次第完成,第3期除基隆河關渡及洲美堤防需配合堤內開發時程辦理外,其餘部分均已完成,全案並已報奉中央核示解除列管。本市計畫施築之堤防長度為13萬1,231公尺,至95年6月底止已完成及達計畫保護標準之長度計10萬9,141公尺,至於尚未興建或未達計畫保護標準長度計2萬2,090公尺。

(1) 基隆河下游洲美堤防除配合洲美快速道路共構部分已於94年8月12日完工,其餘於110年配合北投士林科技園區開發時程辦理。

(2) 關渡及社子島防洪高保護設施案。

科室   :河川工程科

聯絡人:方先生

電話    :1999(外縣市(02)27208889)#8178

傳真    :02-27201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