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在都市快速發展過程中,天然綠地被不透水瀝青或混凝土鋪面覆蓋取代,導致原有的蓄水、入滲功能喪失,加上氣候變遷影響日益顯著,短延時強降雨的危害逐漸加劇,故為邁向永續臺北打造海綿城市,工務局於民國104年推動海綿城市政策。海綿城市政策係以「韌性水調適」、「永續水利用」、「友善水環境」勾勒出臺北市未來願景藍圖,並以「健全都市水循環」、「提升防洪容受度」、「多元活絡水利用」、「穩定供水有效用水」、「生態多樣水棲地」、「豐富魅力水遊憩」六大推動目標為努力方針。
照片高度都市化
為明確具體推動目標,本府工務局於107年提出工務局工務建設願景計畫書,其中為「建立公私協力的韌性城市」,設定「長期目標」將提升「市區平均降雨保護標準達88.8mm/h」,就是本處推展全市降雨容受力提升計畫的目標。
臺北市區開發已近飽和,原有之排水防洪設施雖陸續有擴(增)建或改善,但近年來氣候變遷使洪水量和積水範圍加劇,在既有設施不易大幅擴充情況下,必須尋求工程、系統操作及法規面等軟硬兼施的多元策略,以提升臺北市降雨容受力與防洪韌性,達成本市降雨容受度提升之目標。
降雨容受力提升手法照片
(一)制定SOP,研擬提升降雨容受力的策略
為達提升目標,分為A、B 及 C 三標案辦理。適用範圍包括臺北市12個行政區轄內之78個集水分區。透過規範標準作業流程,訂定本市排水系統檢討所需使用之分析原則、流程,並擇用合適的水理模式檢定驗證、工程經費與經濟效益評估方法等,以提出臺北市排水系統改善規劃方案,研擬臺北市未來提升降雨容受度的策略。
(二)持續推進硬體工程(以文山五大防洪工程為例)
1.針對市區內住商密集處進行局部排水改善,加強平時維管如清除淤積及管線橫阻或清疏雨水收集系統;加強排水通洪能力如增加排水支線、重新調整排水分區等。
2. 於集水區內找尋合適地點設置地上、地下調洪池,或以滲漏、貯留等方式來降低部分尖峰逕流量。
3. 藉由既有抽水機組屆齡汰舊換新時,適度以較大容量機組取代。
(三)運用大數據進行防洪排水等設施、設備操作精進
1. 抽水站自動化操作
本處已於市區建置35處雨量站、152處雨水下水道水位站,並已將水情整合至臺北市防颱中心之水情整合監視系統,即時提供各抽水站集水區內之降雨量、下水道水位、河川水位等監測資料。因此,利用水情整合資訊提供予各抽水站操作人員或自動化監控系統,作為抽水站設施操控之參考,可在暴雨發生初期,及早啟動抽水機組,以提高抽水站排水操作效能。
2.水情資料整合及開放
隨著各項水情監測設備之發展,防災資訊掌握及分析需求之提高,本處不斷將氣象、雨量、下水道水位、抽水站、河川水位、影像監控等防災資訊整合於系統中,並不斷調整相關元件及介面,期能於防災用途中精準且快速掌握各項資訊,減少市民生命財產之損失。
同時為方便民眾了解雨量站、抽水站、雨水下水道等防洪設施即時訊息,下大雨時民眾可透過手機安裝臺北市行動防災App隨時接收最新防災資訊,或透過訂閱「戀戀水綠 臺北水利」LINE官方帳號隨時接收第一手水情資訊。
3. 建立都市積水預警機制
近年來發生極端降雨事件的頻率增加,短延時強降雨越見頻繁並且暴雨強度越來越大,僅靠觀測即時雨量已難以應付短延時強降雨造成之災害。而建立都市積水預警機制,可提供防洪設施操作、防災工作等參考,有效降低災害帶來的生命財產損失,亦可透過相關預警資訊通知與發佈,可作為預佈、應急、提醒等作為之參考。
(四)推動民眾參與自主防災
在政府的救災資源尚未進入前,民眾能夠自助、互助並且能夠有正確的水災應變機制,期能透過本處「臺北市水患自主防災韌性社區計畫」宣導、規劃的活動、講師的授課等能讓社區民眾更有系統地瞭解自主防災,加強社區民眾的水災自主防災能力,大家自助、互助共同合作配合把災損降低。
(五)公私協力推動設置流出抑制設施
為增加都會區開發基地的保水能力,本市先後頒布「臺北市公共設施用地開發保水作業要點」及「臺北市基地開發排入雨水下水道逕流量標準」,要求公、私有基地開發應自行負擔並控管因其開發所增加之地表逕流量,期能透過整合民間力量公私協力共同努力,以積少成多聚沙成塔的精神,逐步提升本市降雨容受度。
科室 :雨水下水道工程科
聯絡人: 蘇先生
電話 :1999(外縣市(02)27208889)#8209
傳真 :02-27203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