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為營造生物友善環境,本案計畫針對臺北市排水系統,如鄰近山坡地之溪溝、市區溪溝或大排(明渠或暗渠)、既有暗溝、沉砂池周邊環境以及湖泊上、下游區域進行資源盤點,藉由整體調查後,評估全市具有營造生態潛力且發展之地點,並依據當地文史資源及發展脈絡之特性,建立舊有歷史水路及原水路之連結資料庫,進而綜整提出後續之改善建議及管理方式等事項,以利後續進行細部營造規劃。
本計畫工作以資料蒐集、調查分析為基礎,透過水路遺線調查,與現今之公園、道路、排水系統進行比對、取其交集後,分析其土地特性(包括權屬、使用分區、串聯鄰近公有腹地可能性),擇選58處潛力區位,並透過社群動能與營造點改善效果評估,擇選10處優先營造候選點。

其中,邀集臺北市各社區大學與相關之NGO組織,共同討論區域水文系統規劃與營造候選點之可能性,乃至發展環境營造規劃作業,進而選定示範區改善區操作基本設計。

工作期間為開啟公私部門對談,亦進行社群訪談、辦理專家座談會1場、工作坊6場與環境教育活動3場,納入地方民眾需求,作為後續營造之重要意見。
調查分析
內水環境藍綠基盤願景

本案以水圳圳道、河川排水等歷史水路為線索,並透過地理資訊系統的疊圖分析,在空間上套疊出其所轉化為現今都市紋理中的公園、學校、道路等公共設施用地之分佈情形。

上述公園、學校、道路等,作為綠色基盤的潛力元素,若能進一步與「水」的元素結合,透過系統性的整合成為藍綠基盤系統,除將有助於作到都市短延時強降雨時的逕流分擔(減低雨水下水道及抽水站等滯洪設施的負擔),亦有作為生態復育、環境營造、降低都市熱島效應,提供市民健康、休憩環境的重要潛力。

本案依據自然條件將台北內水系統化分為五分區,並劃設出各分區之藍綠基盤願景。
Art editor Img
北投-士林分區
內湖分區
南港-信義分區
文山分區
盆地建成區

 
本規劃案於期望目標願景前提下,建立全市藍綠基盤願景,並依照土地特性(包括權屬、使用分區、串聯鄰近公有腹地可能性)、社群動能與營造點改善效果評估,擇定3處示範區─五分港溪、東大排光興五村基地與瑠公圳民族國中基地,並透過收納公民參與會議提出之意見,使規劃成果更為完善。
五分港溪營造示範區草案
東大排—光興五村營造示範區草案
瑠公、霧裡薛圳—民族國中營造示範區草案
日期 工作內容
109年/9月/21日 專家及顧問座談會
110年/1月/10日 五分港溪第一次工作坊
110年/1月/23日 東大排第一次工作坊
110年/1月/30日 瑠公、霧裡薛圳第一次工作坊
110年/3月/06日 東大排第二次工作坊
110年/3月/13日(上午) 五分港溪第一場環境教育活動
110年/3月/13日(下午) 五分港溪第二次工作坊
110年/3月/27日 瑠公、霧裡薛圳第二次工作坊
110年/3月/28日 五分港溪第二、三場環境教育活動
110年/12月/14日 民族實中第一次工作坊
111年/1月21日 民族實中第二次工作坊
專家及顧問座談會
專家及顧問座談會
  • 日期:109 年 9 月 21 日
  • 地點:
    大可樂創意空間Duck Lab

    1. 檔案下載:
    2. 簡報(pdf 檔)
五分港溪第一次工作坊
五分港溪第一次工作坊
瑠公、霧裡薛圳第一次工作坊
瑠公、霧裡薛圳第一次工作坊
東大排第二次工作坊
東大排第二次工作坊
  • 日期:110 年 3 月  6 日
  • 地點:
    信義區六合里活動中心

    1. 檔案下載:
    2. 會議資訊(pdf 檔)
五分港溪第二次工作坊
五分港溪第二次工作坊
五分港溪第一場環境教育活動
五分港溪第一場環境教育活動
  • 日期:110 年 3 月 13 日
  • 地點:
    五分港溪

    1. 檔案下載:
    2. 簡報(pdf 檔)
瑠公、霧裡薛圳第二次工作坊
瑠公、霧裡薛圳第二次工作坊
  • 日期:110 年 3 月 27 日
  • 地點:
    水源市場4樓活動教室B

    1. 檔案下載:
    2. 會議資訊(pdf 檔)
五分港溪第二、三場環境教育活動
五分港溪第二場環境教育活動
  • 日期:110 年 3 月 28 日
  • 地點:
    五分港溪

    1. 檔案下載:
    2. 簡報(pdf 檔)
民族實中第一次工作坊
民族實中第1次工作坊
民族實中第二次工作坊
民族實中第1次工作坊

科室   :雨水下水道工程科

聯絡人:陳小姐

電話    :1999(外縣市(02)27208889)#8212

傳真    :02-27203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