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平地面積小、人口稠密,隨著經濟蓬勃發展,土地利用率相當高,與河爭地的情況隨處可見。而每年臺灣易受豪雨、颱風等災害威脅,大量雨水匯入河流,造成河流沿岸氾濫。為了避免水患影響沿岸居民的生命財產安全,建築堤防是快速且有效率的保護方式之一。
近年來在市府積極地打造水岸城市的各項工作之下,為改變以往堤防生硬與環境景觀不和諧之情況,希望藉由堤壁美化結合在地特色元素,讓堤防不僅有防洪的功能,更能貼近在地居民的生活,讓冰冷的石牆轉換為具有溫度與故事的創作,隨109 年磺溪堤防美化工程的順利完工,以及全市堤防美化(第5 期)統包工程,水利處臺北新畫堤取得了優異的建置成果,並榮獲第九屆台灣景觀大獎-F特殊主題類(地景藝術) 佳作獎。
IDEA︱首創策展式工程
藝術家親自深入各地文化進行元素彙整,透過訪談、說明會以及一次次現勘募集到大量的口述及文書資料,經過專業的設計轉化與各個專家所擅長的方式呈現於每個作品之中,期許這些透過口語相傳與在地深耕方能得知的地方特色與回憶能真正呈現於在地,成為坐落於臺北市各地一篇篇栩栩如生的巨大繪本,讓來到這裡的民眾都能更加瞭解這些地方的現在、過去以及未來。
IDEA︱共創工作坊結合藝術家
藝術家以共創工作坊的形式帶領民眾運用不同方式完成創作,並透過專業的設計手法或藝術技法來融合進作品畫面中,使民眾對於堤壁作品更有共榮感達到地方自鳴性之目的,期望每面堤壁皆有著獨一無二的地方象徵性
IDEA︱環境及既有景觀融入作品
藝術家透過場勘與其表達的主題彙整,依據現地進行微調與融合,讓每面作品呈現在現場都能達到與環境、既有景觀之最佳融合。
藝術家在設計規畫整個作品時,會透過現地民眾慣有的生活習性及空間進行統整,使畫面不僅能更完整呈現於現地的每個面向,更能讓作品與民眾更有互動並增加趣味性吸引更多民眾前往拍照打卡,達到在興地方的重要里程藝術家在設計規畫整個作品時,會透過現地民眾慣有的生活習性及空間進行統整,使畫面不僅能更完整呈現於現地的每個面向,更能讓作品與民眾更有互動並增加趣味性吸引更多民眾前往拍照打卡,達到在興地方的重要里程。
1、在地文化轉化為作品
2、共創工作坊結合藝術家
3、環境及既有景觀融入作品
4、藝術家親自參與繪製
5、堤壁畫面與民眾形成互動
6、生態與畫面相呼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