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為盆地地形三面環山,盆地中有基隆河橫貫,西以淡水河,南以其支流新店溪、景美溪等與新北市為鄰。
目前淡水河流域之防洪計畫洪水量,係以民國59 年經濟部水資源統一規劃委員會完成之「臺北地區防洪計畫檢討報告」為基礎,訂出臺北橋200年重現期距洪水量為23,500cms(cubic meter per second,立方公尺/秒),而大漢溪及新店溪之計畫洪水量,則利用暴雨分析之結果,將臺北橋之計畫流量依比例分配,訂出大漢溪河口計畫流量為13,800cms,新店溪河口計畫流量則為10,800cms,基隆河流域方面,以實測流量頻率分析五堵站200年重現期距之洪峰流量為2,300cms,其餘控制點則採用單位歷線法所計算之結果,其基隆河口洪峰流量為4,000cms。
而市府每年皆會定期辦理市轄河道斷面檢測及分析,使可適時清淤來維持各河段整體通洪斷面充足,並可提供河岸碼頭泊地、航道及藍色公路航道之水道需求。
目前淡水河流域之防洪計畫洪水量,係以民國59 年經濟部水資源統一規劃委員會完成之「臺北地區防洪計畫檢討報告」為基礎,訂出臺北橋200年重現期距洪水量為23,500cms(cubic meter per second,立方公尺/秒),而大漢溪及新店溪之計畫洪水量,則利用暴雨分析之結果,將臺北橋之計畫流量依比例分配,訂出大漢溪河口計畫流量為13,800cms,新店溪河口計畫流量則為10,800cms,基隆河流域方面,以實測流量頻率分析五堵站200年重現期距之洪峰流量為2,300cms,其餘控制點則採用單位歷線法所計算之結果,其基隆河口洪峰流量為4,000cms。
而市府每年皆會定期辦理市轄河道斷面檢測及分析,使可適時清淤來維持各河段整體通洪斷面充足,並可提供河岸碼頭泊地、航道及藍色公路航道之水道需求。
淡水河全長約為158.7公里,主要由大漢溪、新店溪及基隆河三大支流匯集而成,流域面積約達2,726平方公里,佔全臺灣地區7.6%,平均坡降約1/22,為臺灣第三大河流水系。河系上游為大漢溪與新店溪,於江子翠匯流,之後稱為淡水河,淡水河流至關渡納基隆河匯入,向北流由淡水油車口注入臺灣海峽。
淡水河流域由於地形特性,上游流域面積產生之大量洪水均匯流於下游臺北盆地河道內,又因為人為開發及天然因素,在臺北橋段造成河槽狹窄。為分擔臺北橋段流量,於大漢溪與新店溪匯流後,開闢二重疏洪道,於關渡獅子頭隘口處,二重疏洪道與淡水河主流、基隆河匯流,主流再由淡水區油車口附近注入臺灣海峽。淡水河主河道至關渡與基隆河會合,沿途形成華江橋下、關渡、竹圍等沙洲地,成為北部最重要的水鳥與紅樹林保護區。
另河系由大漢溪與新店溪匯流口到河口主要為單一流路,屬順直型河川,依據張等(1989)現場採樣分析結果,其河口至竹圍之河床質以粗砂為主要成分,竹圍至關渡河床質以細砂為主,關渡大橋以上河床質則以粉砂質為主,形成原因係淡水河河口河床質受潮流進退影響,上游來砂至河口不易排出而沉積,若再往上游則因潮流之影響減弱,河床質轉為粉砂質為主。
淡水河流域由於地形特性,上游流域面積產生之大量洪水均匯流於下游臺北盆地河道內,又因為人為開發及天然因素,在臺北橋段造成河槽狹窄。為分擔臺北橋段流量,於大漢溪與新店溪匯流後,開闢二重疏洪道,於關渡獅子頭隘口處,二重疏洪道與淡水河主流、基隆河匯流,主流再由淡水區油車口附近注入臺灣海峽。淡水河主河道至關渡與基隆河會合,沿途形成華江橋下、關渡、竹圍等沙洲地,成為北部最重要的水鳥與紅樹林保護區。
另河系由大漢溪與新店溪匯流口到河口主要為單一流路,屬順直型河川,依據張等(1989)現場採樣分析結果,其河口至竹圍之河床質以粗砂為主要成分,竹圍至關渡河床質以細砂為主,關渡大橋以上河床質則以粉砂質為主,形成原因係淡水河河口河床質受潮流進退影響,上游來砂至河口不易排出而沉積,若再往上游則因潮流之影響減弱,河床質轉為粉砂質為主。
淡水河社子島頭
社子島社六溼地
新店溪主流上源為北勢溪,發源於雙溪區鶯子嶺北側標高約700公尺處,向西流至新店區龜山會合支流南勢溪後,之後稱為新店溪。北勢溪發源於棲蘭山,長50公里,南勢溪則以塔曼山、拳頭母山為源頭,長45公里,匯流後至江子翠匯入淡水河,全長約 82公里,流域面積約910平方公里,全河的平均坡降約為 1/54。新店溪流經烏來區、龜山鄉、屈尺、直潭區、新店區、景美區,在公館處納景美溪匯入後成為臺北市南界,續流至江子翠與大漢溪匯流,之後稱為淡水河。新店溪上游為南勢溪與北勢溪,河段兩岸山巒起伏,峽谷地勢雄偉,匯流後直至新店碧潭大橋以下始進入臺北盆地,山坡地面積約佔全流域面積的 89%。集水面積遼闊,因此落差大加上氣候潮濕多雨,且上游四週受雪山山脈主支陵所環抱,目前仍維持自然原始林的風貌,為臺北都會區重要的水源保護地。河床質除於攔河堰附近受攔阻影響顆粒較細外,其餘河段河床質以砂、卵石及礫石為主,粒徑介於30~100公釐間。
新店溪中正橋上游
華江橋周邊
景美溪為新店溪主要支流,景美溪發源於雪山山脈北端尾稜之二格山系。流域面積約120平方公里,全長約29.6公里,全河的平均坡降約為 1/67。支流崩山溪和烏塗溪,兩溪在石碇區的鄉治所在合流,流經雙溪口再與大溪漧溪(永定溪)匯流,之後稱為景美溪,然後進入臺北市轄的木柵、景美地區。萬壽橋以上屬於山區型河川,河道受兩岸山勢、台地地形範束,流路蜿蜒曲折,河幅寬窄不一,萬壽橋以下河段則位於臺北盆地內,河道兩岸都市發展已具規模,房舍鄰立、堤防興建完整,河寬、流路受兩岸堤防限制,河床質以砂、礫石為主要成份。
景美溪及新店溪匯流口上游
景美河濱公園
基隆河發源於新北市境內之平溪區菁桐山,全長約86.4公里,流域面積約 490.77平方公里。從發源地沿途流經平溪區、瑞芳區、基隆市、汐止區,由南港進入臺北市,至關渡附近匯入淡水河。基隆河約可分為三段:(1)源流段─從發源地到瑞芳。(2)中游段─從瑞芳到南港。(3)下游段─從南港到河口。全河的平均坡降約為1/220,源流段與上游段約為 1/90,中游段約為 1/150,下游段約為 1/3,000。
基隆河自七堵大華橋至介壽橋為上游河谷區,流路曲折穩定,中游為南湖大橋至七堵大華橋,河道蜿蜒,兩岸社區開始密集,為早期基隆河主要淹水區,南湖大橋以下至淡水河匯流口為下游臺北都會區,為臺北防洪計畫範圍,其兩岸防洪構造物完善,高灘地多為河濱公園,流路變化穩定,變動性不高。整體而言基隆河自大華橋以下為緩流河川,河勢蜿蜒曲折,河床質以細砂與泥質為主要成分。
基隆河自七堵大華橋至介壽橋為上游河谷區,流路曲折穩定,中游為南湖大橋至七堵大華橋,河道蜿蜒,兩岸社區開始密集,為早期基隆河主要淹水區,南湖大橋以下至淡水河匯流口為下游臺北都會區,為臺北防洪計畫範圍,其兩岸防洪構造物完善,高灘地多為河濱公園,流路變化穩定,變動性不高。整體而言基隆河自大華橋以下為緩流河川,河勢蜿蜒曲折,河床質以細砂與泥質為主要成分。
基隆河社子大橋下游
百齡橋周邊
科室:河川工程科
聯絡人:張先生
電話:1999(外縣市(02)27208889)#8179
傳真:(02)27201164
聯絡人:張先生
電話:1999(外縣市(02)27208889)#8179
傳真:(02)27201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