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全球氣候變遷地區降雨驟降、異常暴雨等極端氣候現象,讓人們意識到韌性城市、海綿城市等永續發展的規劃理念,除了防汛安全,人們對於「水」周邊環境之生態、遊憩、賞景之需求日增。
本案延續臺北市排水系統環境營造規劃,經盤點本市水圳系統,九如綠地水路具有營造生態潛力且發展的地點,期盼能藉由環境營造,喚起水城臺北的記憶,打造人與自然共榮的水環境。
一、工程範圍
九如綠地位於南港區九如里,公園周圍與北側研究院路二段182 巷、南側研究院路三段2 巷、西側凌雲街毗鄰,東邊緊鄰四分港溪支流。
綠地內河道(寬約8~9m,深度2.5m)上游銜接雨水下水道箱涵(W7.1m H1.5m)、下游則匯入雨水下水道雙孔箱涵(2-W3.35m H1.5m),下游箱涵於距基地下游85 公尺處匯入四分溪,匯入處並設有一閘門( 四分右9 閘)。集水面積依水利處「全市降雨容受力提升檢討工作」之大坑溪、四分溪次集水分區檢討 約14.41 公頃。
二、自然與人文特色
(一)連結南港山系與四分溪,形成自然的綠色生態廊帶。
(二)豐富的生態樣貌:鳥類、蝴蝶、爬蟲與兩棲類共棲。
(三)周邊包括人文教育資源,如民族學研究所博物館、歷史文物陳列館、胡適紀念館等。
位置示意圖
施工前水道
一、水綠共融的自然護坡
(一)改造既有混凝土三面光護岸,採用砌石緩坡與植生覆面,讓水道與綠地相融。
(二)左岸設置階梯觀景台,兼具休憩與維護管理功能。
二、完整的人本步道系統
(一)建構完整連通的環形步道,串聯涼亭、體健設施等使用空間。
(二)步道採自然蜿蜒線型,營造豐富的視覺與動線體驗。
三、複層原生植栽配置
(一)喬木保留,增加複層原生植栽。
(二)解說牌設置創造自導性生態教育機會
四、增加滯洪調節設施
綠地內以透水管及草溝作為主要排水設施,並設置三處滯洪空間(雨水積磚),減緩暴雨衝擊。
五、照明系統
既有路燈更新及調整光照範圍,臨水岸增設景觀矮燈增加安全性。



解說牌
科室:雨水下水道工程科
聯絡人:陳小姐
電話:1999(外縣市(02)27208889)#8212
傳真:(02)27203351


![我的E政府 [另開新視窗]](/images/egov.p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