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的工程方法有其治理極限,且近年極端降雨事件頻傳,災情發生時政府單位支援能量有限,於災中黃金搶救期間,居民自助自保成為災害防救第一道防線、社區互助為第二道防線、政府單位搶救為第三道防線。 (被動救災→主動/自主防災)藉由防災社區的推動過程,可以提高民眾的危機意識,進而採取減輕災害風險、降低災害損失的行動。
近年來由於氣候變遷的影響,不僅颱風豪雨會帶來災害,強降雨的發生也常常造成民眾極大的災損及傷亡,而水患治理除了以工程方法之外,須加上適當的非工程方法配合,以有效地減少及降低水災發生時的損失及傷亡,因此,政府特別重視民眾水災自主防災能力的提升,尤其是希望當災害發生時,在政府的救災資源尚未進入前,民眾能夠自助互助並且有正確的水災應變機制,本計畫自民國108~112年(以下年份皆為民國年)已完成15處自主防災推動工作,之後亦持續關懷輔導,同時進行尚未推動社區之自主防災關懷輔導,期能透過本計畫的宣導、規劃的活動、講師的授課等能讓社區民眾更有系統地瞭解自主防災,建立防災意識,透過社區災害診斷、防災演練加強社區民眾的水災自主防災能力,大家自助、互助,共同合作配合把災損降低。
另自民國108年起臺北市推動水災自主防災社區計畫,逐步教導易淹水社區居民於災害發生之黃金時間緊急應變,工作包含:
1.建立水災社區防救災應變組織,包含人力編組之任務分工與運作機制區。
2.實施社區水災防汛搶險實兵演練,參考社區周邊自然環境及災害特性與需求,藉由水災情境模擬及演練,於災前作好萬全準備。
3.提供水災專業防救災知識及社區防救災、救護訓練等課程。
藉以提升居民在搶救災黃金時段的自主防災應變能力,以學習第一時間保護自身的生命財產安全。
科室:河川工程科
姓名:謝先生
電話:1999(外縣市(02)27208889)#8179
傳真:02-27201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