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湖山莊街位於臺北市內湖區大湖里,屬米粉坑溪流域(內湖區雨水下水道系統康寧集水區-大湖山莊街幹線),當上游山區遇強降雨時,洪水常夾帶大量土砂、竹木及雜物順流而下,易造成排水系統阻塞、影響下游通洪能力,對居民生命財產安全將造成嚴重威脅。
水利處於早期辦理內湖大湖山莊街調洪沉砂池規劃報告,規劃有A、B兩座沉砂池,其中A(現今大溝溪生態治水園區)已於民國97年完工並發揮良好防洪效益;而本次推動之 B池 工程,位於米粉坑溪及無名溪匯流口處,銜接大湖山莊街243巷排水箱涵,為下游防洪重要設施。為提升本市降雨容受力再次檢討大湖山莊街調洪沉砂池B池方案,經多次與地方及相關單位溝通協商達成共識,興建米粉坑溪治水園區。
位置示意圖
106/06/02豪雨(照片來源 郭坤祥里長)
一、工程內容
米粉坑溪治水園區(大湖山莊街調洪沉砂池B池),位於大湖山莊街243巷內,為米粉坑溪及無名溪匯流口處,銜接大湖山莊街243巷大排水箱涵。沉砂池容量由原來25m3擴增至400m3,工程於114年9月24日完工。
二、設計理念
本計畫以「湖光山色、溪谷情、步道綠意慢遊憩」為主題,兼顧防洪安全、生態永續與社區休憩三大面向,打造一座具備多功能的防災沉砂池。
透過緩坡綠化與步道串聯,營造自然與人文兼具的開放空間,提升大湖社區生活品質。
- 水與安全:
- 符合防洪設計標準及沉砂量體空間,有效減少土砂進入下游排水系統。
- 建立智慧監測系統,整合 CCTV、水位計與廣播預警機制,強化防災安全。
- 生態永續:
- 節能減碳設計,以綠色工法、混凝土減量、廢料再利用等方法,降低對自然環境的衝擊。
- 綜合生態調查結果置生物通道雨生態島,營造自然友善環境。
- 優先保留原有植栽並增植原生樹種,創造多樣棲地。
- 多功能性:
- 規劃園區環狀步道、休憩平台、座椅及緩草坡,提供民眾親水休憩空間。
- 設置導覽與教育解說牌,串聯周邊大溝溪生態園區,擴大生態教育效益。
- 社區參與:
- 規劃設計階段已辦理公民參與及地方說明會,採納地方需求。
- 工程完工後地方使用配合維護,強化社區認同與共同維護意識。
- 維護管理機制
- 巡檢頻率:每月例行巡檢及颱風豪雨前後不定期檢查,依沉砂高度適時辦理清淤。
- 清淤方式:利用維護坡道及小型機具進入池區,並保護池底及生態區。
- 智慧監測:透過水位監控及預警廣播分兩階段警示,確保安全撤離。
- 範圍涵蓋:自米粉坑溪入流口至尾檻出流口,含整體沉砂池區域。
規劃設計-調洪沉砂區
規劃設計-生態緩衝區
規劃設計-生態緩衝區
- 沉砂池容量由 25m³ →400m³,北部多次大雨,每次沉砂量體約20-30m³,顯著提升防洪安全性。
- 採用在地自然材料,減少高碳建材,達成約105 t 減碳效益。
- 增加約220m² 綠地,設置竹木棧道、觀景平台與步道,串聯大溝溪園區,形成可靜可遊的綠帶系統,並提供居民親水、散步與學習的公共空間,促進社區與環境共融。
- 園區棲地吸引小白鷺、黑眶蟾蜍、臺灣鬚鱲等生物棲息,形成生態環境;整合水域展示與教育導覽,展現工程與生態並行的設計理念。

米粉坑溪治水園區解說牌
完工成果
竹木棧道、友善生態
計畫效益
第一次地區說明會

- 日期:113年2月22日
- 地點:
大湖區民活動中心
第二次地區說明會

- 日期:113年5月17日
- 地點:
大湖區民活動中心
科室:雨水下水道工程科
聯絡人:陳小姐
電話:1999(外縣市(02)27208889)#8212
傳真:(02)27203351


![我的E政府 [另開新視窗]](/images/egov.p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