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入7千多萬歷時4年 北市康樂街雨水箱涵將新生 全戰鬥力投入防汛
- 發布日期:109-06-10
- 發布科室:工務科
- 聯絡人:游良言
- 聯絡資訊:02-2725-8196
水利處表示,康樂街箱涵建置於民國83年,蒐集自基隆河北側,內溝溪右岸區域的排水,並由康樂抽水站匯入基隆河,集水面積大約為184公頃。使用到現在已經超過26年,箱涵內部陸續發生頂板混凝土劣化及鋼筋外露的情形,雖然短時間內尚無危險,但因康樂街上方長期通行大型公車,水利處擔心日後將有安全問題,因此從民國106年開始,陸續進行結構修補工程,一共分成3期,總花費約為7,340萬3,000元。
水利處工務科說,進行結構修補工程最怕的是通風不良及汛期時突然發生的大雨,康樂街箱涵內部足有5公尺高,要維修頂板時,必須架設施工架,汛期時又怕影響水流,因此這次施工架都以懸臂的方式,附掛在箱涵三公尺高度以上的側面,除了可大幅減少落柱,同時也可以避免因暴雨水位突然高漲帶來的危險,即便如此,施工期間還是發生小雨期間局部低漥積水影響施工。
臺北市的雨水下水道隨不同時期開發而陸續建置,針對本市較早開發地區及老舊社區之雨水下水道,水利工程處於民國97年開始逐年辦理「雨水下水道結構安全檢測及設計」,分期分區進行例行性維護工作,維持排水系統正常運作,降低市區積水風險。東湖地區是內湖最早開發的區域之一,位於東湖的康樂街則是東湖地區生活機能最佳的區域之一。但是也代表隨著康樂街一起生成的雨水下水道上了年紀亟待健檢維修。
康樂街環境較特殊,道路為雙向單車道且公車往來頻繁,人行道與商家緊鄰,施工過程中因灌漿產生之空氣汙染及交通阻塞也一度影響周遭住戶。施工人員逐一克服困難並在109年颱風季前完成全部工程。整修完成後的康樂街箱涵,將在本年度汛期發揮最佳戰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