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年度提升服務品質執行計畫
壹、計畫依據 一、本府112年1月6日府授研服字第1123000639號函頒修訂之 「臺北市政府辦理政府服務獎參獎執行計畫」。 二、本府工務局112年2月4日北市工秘字第1123002824號函頒 修訂之「臺北市政府工務局提升服務品質實施計畫」。 貳、計畫目標 打造真善美的水利建設,持續提升服務品質,以達「安全」、「效率」、「優質」、「生態」、「綠美化」之服務品質目標。 參、計畫對象 本處各科室。 肆、計畫範圍 本處執行服務品質相關工作。 伍、本處未來服務發展重點及優先順序 一、提升雨水下水道維護管理品質。 二、提升民眾接收及查閱即時水情資訊之即時性。 三、水利建造物維護管理品質。 四、打造河濱休憩及生態等多元優質環境空間。 陸、執行策略方法 本處執行策略及方法如下: 提升雨水下水道維護管理品質。 (下工科) 而就強化防洪排水建設方面,為持續提高本市之降雨容受度與防洪排水保護標準,本處配合本府「海綿城市」政策,以「韌性水調適」理念透過推動各種工程及非工程手段,除於公共設施設置透水鋪面、城市綠化、及基地保水外,亦請私部門建築開發時設置排水流出抑制設施。 軟體面相則是透過災害潛勢資訊透明化、水情APP即時預警災患及相關保全避難地圖等多元管道公開防災資訊,並辦理災前教育宣導、防災演練,以建立民眾知災、避災、離災之觀念及能力,以期達公私協力智慧防災。 提升民眾接收及查閱即時水情資訊之即時性。 (下工科) 本處為防災應變之需要,已建立機關水情資訊資料庫及水情資訊展示相關系統,近年來因氣候變遷,極端氣候加劇,未來須朝向以公私協力共同防災之方向,才能有效降低民眾生命財產的危害及損失。 本計畫建置水情資訊民眾版,透過圖像展示與空間資訊方式呈現水情資訊,主要涵蓋氣象資訊、即時監測、CCTV影像、避難資訊、好站連結等五大資訊,以簡明易懂之視覺圖像,提供市民即時水情資訊,以利提早應變。另外結合通訊軟體LINE,以行動端方式提供便捷之水情資訊,以查詢即時資訊、訂閱防災訊息、推播警戒訊息等方式,強化水情資訊傳遞效率,另外民眾可透過LINE通報現場災情點位與照片,達到防汛公私協力之效果,讓北市府可快速處理民眾通報訊息。 提升水利建造物維護管理品質。 (河工科) 本市各年度依「水利建造物檢查及安全評估辦法」辦理臺北市轄河川、區域排水沿線及排水幹線之防洪設施檢查及評估工作,工作範圍包含淡水河、基隆河、新店溪及景美溪等跨省市河川、雙溪、磺溪、磺港溪等直轄市管河川,檢查項目包含堤防、疏散門、閘閥門、滯洪池等設施。 依據機關訂定之「臺北市政府工務局水利工程處水利及抽水站建造物檢查作業程序」規定辦理定期初檢工作、抽查作業及配合工務局之複查作業,另於豪雨、地震等不定期情形發生時,遵循「臺北市水利建造物(淡水河河系)安全維護手冊」、「臺北市水利建造物(區域排水)安全維護手冊」、「臺北市沉沙池及滯洪池安全維護手冊」啟動不定期檢查機制。 為強化安全管理人員缺失判斷知識,每年分案辦理教育訓練資料至少舉辦4場不少於4小時之教育訓練,此外為落實缺失專案管理及回報,本市建立「水利管理資訊系統」平台,藉以落實掌握缺失改善情形。 各年度如經檢查後係具有立即危險性之缺失,將排定於汛期前改善完畢,以確保本市轄管水利防洪安全。 打造河濱休憩及生態等多元優質環境空間。 (河管科) 本處轄管本市淡水河、基隆河、新店溪、內溝溪、景美溪、雙溪沿線諸多河濱公園,近年成為最熱門的休閒遊憩區域之一,河濱的建設發展讓首善之都的臺北市,創造城市新形象,現今河濱公園朝向環境美化並提供民眾休閒活動空間及設施。 囿於河濱公園設施項目繁雜環境多樣、各項檢查頻率、管理方式均不同,未來將透過本處同仁巡查建立履歷管理模式,依據所收集之履歷資料,滾動式調整並訂定處理巡查及檢修方式,為來遊憩的民眾打造一個安全、舒適、美麗而永續的河濱環境。 於生態方面,本處轄管多座濕地及生態棲地,期望能串連起臺北市水綠間的生態廊道拼圖,不僅有保護水鳥棲地的重要使命,也成為孕育生物多樣性的熱點。本處亦持續進行生態監測,提出保育復育建議,並進行棲地整理,移除不當物種,透過有效管理,讓需要不同棲息及生育環境的物種能各得其所。 柒、推動小組 由本處副處長、主任秘書及各科室指派股長以上同仁,組成跨單位服務品質推動小組,規劃本處未來服務發展重點,並配合本府提升服務品質實施計畫考評期程,辦理相關事宜。 捌、獎勵方式 本府112年1月6日府授研服字第1123000639號函頒修訂之「臺北市政府辦理政府服務獎參獎執行計畫」。 玖、本計畫如有未盡事宜,得隨時修訂之。執行策略 執行方法 本市雨水下水道系統隨著都市發展而陸續建設,規劃總長度732公里,目前已完成約716公里,考慮到市區交通發展迅速,下水道重新建置不易,在設施維護方面,策略應以儘可能延長下水道壽命為主。本處以分年分期方式進行縱走調查,並針對較早期設置之雨水下水道系統,進行整體結構安全檢查,依據調查成果進行結構修補改善工作。